固體次氯酸鈉☁│,也叫漂白粉☁│,是一種有效✘•、快速✘•、殺菌力強的消毒劑☁│,用於水的淨化☁│,以及作消毒劑✘•、紙漿漂白等☁│,醫藥工業中用制氯胺等☁│,常見的次氯酸鈉形態有固體和液體兩種•↟。
次氯酸鈉的常見分子式是NaClO☁│,分子量為74.44☁│,常見熔點為mp 18°C☁│,這是一種由Cl 47.63%, Na 30.88%, O 21.49%構成的化合物•↟。
次氯酸鈉的製備
將氯氣通入到氫氧化鈉溶液中即可得到次氯酸鈉的飽和溶液☁│,含量為5.25 %•↟。商業漂白劑的pH是11~12.5☁│,不需提純可直接應用於有機反應•↟。
次氯酸鈉的漂白機理
次氯酸鈉(NaClO)溶在水中會解離成次氯酸離子(ClO–)和鈉離子(Na+)☁│,其中的次氯酸離子很容易就會將其他物質的電子搶過來☁│,Chemicalbook也就說能夠氧化許多的物質☁│,透過氧化就可以破壞細菌的細胞機能☁│,最後導致細菌死亡•↟。而漂白的功能也是因為氧化了含有顏色的化合物而造成褪色•↟。
在使用過程中☁│,很多人都把次氯酸和次氯酸鈉混淆☁│,其實它們是不同的•↟。
一✘•、PH酸鹼度不同
①次氯酸鈉容易是強鹼性☁│,按正常使用濃度☁│,PH值基本超過10☁│,腐蝕性較強☁│,皮膚不能接觸☁│,不小心和潔廁液(鹽酸)混用☁│,還會產生劇毒的氯氣•↟。
②而次氯酸按照正常的使用濃度☁│,PH是6左右☁│,是弱酸性☁│,接近皮膚PH值☁│,對皮膚無刺激性☁│,做作為兒童免洗消毒液•↟。
檢測方法✘✘☁•✘:買個PH試紙就可以輕鬆看出差異
二✘•、殺菌能力不同(次氯酸分子含量不同)
細胞膜表面是帶有負電荷的☁│,因此次氯酸根(ClO-☁│,也是帶負電荷)不能輕易進入細胞內部☁│,而次氯酸(HClO)是中性小分子☁│,可以穿透細胞膜☁│,進入細胞內部☁│,並與其內部的DNA和線粒體發生反應☁│,使其死亡•↟。所以次氯酸分子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含氯消毒劑的殺菌消毒能力•↟。而溶液PH值直接影響次氯酸分子的含量•↟。
三✘•、刺激性不同(使用範圍不同)
因為殺菌效果不同☁│,次氯酸鈉使用的濃度比次氯酸高很多倍☁│,因此次氯酸鈉的刺激性遠遠高於次氯酸•↟。所以根據《GB/T 36758-2018含氯消毒劑衛生要求》☁│,次氯酸鈉不能用於空氣✘•、手✘•、皮膚✘•、黏膜☁│,而次氯酸可以•↟。
次氯酸鈉的危險性
次氯酸鈉屬於危化品☁│,在生產過程中要做好防護☁│,需要佩戴防毒口罩和化學安全防護眼鏡☁│,穿由防腐材料製作的工作服☁│,帶橡皮手套☁│,工作後☁│,要淋浴更衣•↟。如果不小心接觸☁│,要做以下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脫去汙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徹底沖洗•↟。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徹底沖洗•↟。
吸入✘✘☁•✘: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必要時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誤服者給飲大量溫水☁│,催吐☁│,就醫•↟。
在儲存過程中☁│,高濃度的次氯酸鈉溶液濃度會自動降低•↟。固體次氯酸鈉無論是在含有5個結晶水還是無水狀態下均易發生爆炸•↟。
次氯酸鈉的洩漏應急處理
疏散洩漏汙染區人員至安全區☁│,禁止無關人員進入汙染區☁│,建議就急處理人員戴好防毒面具☁│,穿相應的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觸洩漏物☁│,在確保安全情況下堵漏•↟。用沙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後轉移到安全場所•↟。如大量洩漏☁│,利用圍堤收容☁│,然後收集✘•、轉移✘•、回收或無害處理後廢棄•↟。